果博·官方网站新闻中心 /果博·(china)官方网站-App下载News
果博集团《中国新闻》报跨版关注:贵州:新时代长征路上的“加速度”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现场,贵州如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经济实现提质增量,成为中外媒体关注的话题。
一是工作重心转移。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思想观念转变。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做到科学平衡,在多重约束中实现有效突破。进一步强化市场观念,从政府主导为主向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作用转变。三是经济发展转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
“三个转”转出了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全省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不断提升,2024年经济增长5.3%,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许多反映质量效益的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 “十四五” 收官和 “十五五” 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移”“转变”“转型”,每一个“转”都彰显出非凡的勇气与定力,都是一次“破”与“立”的蜕变。由此,贵州的高质量发展也迸发出新的动力与活力。
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贵州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一道必须全力做好的“必答题”,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酒烟煤电等传统支柱产业巩固提升,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向高端化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突破,国产化智能算力规模全国领先。总投资 730 亿元人民币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落地,成为贵州历史上单笔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永荣磷氟煤产业基地、盛义信煤焦化、裕能铜冶炼、瓮福江山新材料、美锦华宇煤焦氢等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接续落地、建设、投产。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即: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11.3%。工业经济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佳讯不断。贵州粮食产量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 4.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成效显著。
旅游业惊喜连连。“黄小西吃晚饭” 等重点景区展现出 “旅游 +”多业态融合的强劲活力,2024 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 10.4%、13.3%,入境过夜游客增长 81.8%,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民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势头强劲:贵州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36 条措施,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和技术攻关,破解融资难题;深化 “一带一路” 合作,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 13.5%;融入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
科技创新驱动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突破 50%,批复建设 22 个重点实验室,攻克黏土型锂资源选冶等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创近年新高……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贵州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各环节工作都转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上来,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强弱项、补短板,增活力,添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数字经济是贵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和重要引擎。当前,贵州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抢抓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市场化机遇,坚持算力、数据、应用、产业联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优化数字生产力发展体制机制,以数字生产力为突破口果博集团,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子果博集团。
智算贵州创造“领跑”速度,代表了贵州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正在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1900多个特效镜头中,40%以上由贵安超算中心提供渲染算力保障,凭借强大算力,传统所需数年甚至数百年的渲染任务在贵安超级计算中心只用了3年时间果博集团,极大提升了该片制作的效率与质量。这不是第一次为影视剧渲染提供算力服务,自2020年以来,《流浪地球2》《长津湖》等150余部影视作品渲染背后都有贵州算力的支撑。
从中国第一个国家数据中心——备灾中心在贵州建立,到苹果公司iCloud、华为云数据中心、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等相继落地贵州,贵州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国内超大型数据中心落地的首选地。在中国大数据产业版图中,贵州逐步走向核心地位。
2024年,贵州省算力总规模超过55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智算占比超90%,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面向全国发放算力券177张,算力产业规模成功跨越百亿元大关。
目前,贵州在建、投运重点数据中心47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与全国38个城市实现直联,建成省内3毫秒、粤港澳10毫秒、长三角和京津冀20毫秒时延圈;贵阳贵安集聚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22个,成为全球超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带动3万多家企业上“云”、用“云”;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大数据及相关企业上千家,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加速集聚,“中国数谷”城市名片越擦越亮。
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创新发展的同时,贵州新能源产业也在加速更新。2024年,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086.5亿元。
毕节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成效明显,通过聚力招引央企、知名民企、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等“链主”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中核汇能、中国电投等20家500强企业落户,投资项目31个。落户毕节的就有民建会员企业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长通集团通过32年发展,从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涵盖电力、新能源等多个领域,集科技型与智能化于一体的生产制造企业集团。该集团董事长张钊说:“正是意识到贵州的新能源发展优势,长通集团在威宁建成集风、光、储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2024年,一道长通威宁基地光伏组件产值已突破1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贵州也发展迅猛,2024年,贵州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倍。贵阳市观山湖区借助通过龙头企业“吉利”前瞻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链体系,如今已拥有30家汽车配套零部件企业,产品覆盖了电池、冲压件等多个领域,带动产业技术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为推动产业链规模化、做大做优新能源规模,眼下,贵州创新实施的“链主+产业”“基地+制造”“产品+市场”“配套+要素”招商,吸引年产20万套核心零部件生产配套、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灵动智能装备等一批关联项目落地。
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大数据赋能“旧”的改造和“新”的培育,推进已有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动。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富集的优势,大力推进“富矿精开”,把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贵州,正在抓好已有产业焕新,推进未来产业启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贵州,这片曾被重峦叠嶂遮蔽的秘境,如今正以“美”与“魅”的双重姿态惊艳世界。从“村字号”体育赛事的全民狂欢,到“桥梁博物馆”的工程奇观;从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到国际舞台的自信亮相,再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匠心打造,贵州正以创新与传统交织的“新形象”,向全球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发展活力。
近年来,“村BA”“村超”的火爆,让贵州乡村成为全球焦点,来自中国各地超1300支球队和5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160名国际球员带着各自的美食与文化赴榕江县“以球会友”。截至目前,“村超”线余名球员参赛。
“村字号”出圈是民族文化与草根活力的碰撞,更是贵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台江县“村BA”和榕江“村超”积极与新疆、宁夏、西藏、青海等地开展交流互动,全面推动“体育赛事+文化交流+民族团结”融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场球赛,是球技的切磋,更是文化的交流碰撞。贵州享有“文化千岛”的美誉,17个世居民族孕育出“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更孕育出侗族大歌、苗绣、蜡染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中国越剧演员陈丽君身穿高定非遗礼服亮相法国巴黎演绎越剧《凤求凰》,她身穿的礼服灵感来源于苗族图案“蝴蝶妈妈”,云肩的镂空设计则融合了贵州剑河县的传统苗族剪纸艺术。
在苗绣闯世界、侗族大歌出国门之际,贵州桥梁建设既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科技与美学结合的成就,也在不断“上新”惊艳世界。2025年1月17日,建于“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上的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成功合龙。大桥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这座“贵州造”的大桥建成后,将刷新两项纪录,被媒体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3万多座桥梁连高山、越峡谷、跨江河,贵州可谓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如今,贵州又奏响“桥旅体融合”乐章,坝陵河大桥以370米高空蹦极让游客在极限运动中感受“云端心跳”,更通过桥体内的观光通道和桥梁科技馆,将工程奇迹转化为科普与旅游的沉浸式体验。
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正以“数字+”重塑文旅基因。2025年春节,“AI游贵州”智能应用上线,游客仅需输入需求,AI即可生成个性化行程,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让旅行“像一位熟悉当地的老友”般贴心。“数智化”的贵州旅游,不仅提升服务效率,更以“虚拟+现实”的多元场景,让传统山水焕发未来感。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0.4%、13.3%,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81.8%。
从“藏在深闺”到“惊艳世界”,贵州的“惊艳”不仅在于资源禀赋,更在于开放包容的姿态,贵州推出“三免一多”及用好外国人过境免签240小时政策,吸引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如今的贵州,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态,将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经济新动能,用科技之“美”与人文之“魅”,向世界递出一张立体鲜活的新名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